>首页 > 仲裁动态 > 仲裁资讯 > 仲裁要闻 > 正文

上海国仲:争做打造面向全球亚太仲裁中心的开路先锋

更新时间:2019-02-15 09:47:49  稿件来源: 法制日报仲裁 编辑:lianluobu  点击次数:1111次

□ 马屹
近年来,商事仲裁法律服务作为营商环境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视线。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更是从顶层设计的角度为中国仲裁事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翻开了我国仲裁事业的新历史篇章。
2019年的首个工作日,上海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首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仲裁管理机制提高仲裁公信力加快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这份全国首个关于仲裁的省级重大改革性文件,明确上海要“着力加强仲裁制度的创新供给,着力加大仲裁专业人才培养,着力提升仲裁行业国际化水平”,以此加快推进仲裁工作改革发展,加快建设亚太仲裁中心。为何“改革”“创新”“国际化”等上海的“城市标签”,如今得以成为“上海仲裁”的关键词呢?或许可以从上海打造亚太仲裁中心的实践者和开路先锋——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又名“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以下简称“上海国仲”)的故事中找到答案。
提升实力 增强底气
上海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我国涉外商事仲裁法律服务的发源地之一,上海国仲也是我国最早开始从事涉外仲裁法律服务的“老牌”仲裁机构之一。从1988年设立至今,上海国仲的案件当事人已经遍及全国各地及世界上70余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36个;仲裁裁决依据1958年《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已在50余个国家和地区得到承认和执行。过去五年,上海国仲受理的涉外案件占总量的18%,案件涉及当事人的国别数量也逐年增加,在2018年达到28个国家,其中包括1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过去五年,上海国仲受理以英语或中英双语为工作语言的案件超过100件,有5件案件适用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仲裁规则,每年更有20件案件由一名或多名外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
在国际舞台上,上海国仲更是以实力赢得掌声,不断扩大“朋友圈”。自2012年起,上海国仲与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美国仲裁协会国际争议解决中心、韩国商事仲裁院、马来西亚吉隆坡区域仲裁中心、日本商事仲裁协会、首尔国际争议解决中心、瑞士仲裁协会、波兰商会仲裁院、雅典工商会仲裁院、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承办了国际律师协会第19届“国际仲裁日”大会,主办了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2018亚太国际仲裁论坛”等大型活动,经年的积累终于转化为丰硕的成果,上海国仲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2016年3月,上海国仲在第6届《环球仲裁评论》(Global Arbitration Review)年度颁奖典礼上获评“年度最受关注仲裁机构”和“年度仲裁创新大奖”提名两项殊荣,是迄今为止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内地仲裁机构;在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和品诚梅森(Pinsent Masons)律师事务所联合推出的第七期国际争议解决调查报告中,上海国际仲裁中心被列为受访者选用的仲裁机构之一,并作为中国仲裁机构代表自2016年起连续位列于国际商事仲裁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Commercial Arbitration)的年鉴中。
可以说,正是上海国仲30年的历史积淀与近几年的跨越发展,凭借自身实力为上海打造亚太国际仲裁中心奠定了基础,增加了“底气”。
创新实践 打造品牌
“创新”与“开放”是上海这座城市骨子里的精神。近年来,上海国仲在这种城市精神的引领下,在促进上海仲裁国际化发展的道路上始终没有停下脚步,以“排头兵”“领头羊”的责任意识和“对标国际最高水平”的工匠精神,不断加强和国内外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行业的互动,探索仲裁法律服务发展的新道路,引领我国仲裁行业国际化的发展水平。
早在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之时,上海国仲便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与关心下,科学研判发展形势、主动整合仲裁资源,于2013年10月22日率先在上海自贸区内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仲裁院”,成为第一家进驻上海自贸区的仲裁机构。2014年5月,上海国仲颁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仲裁规则》(以下称“《自贸区仲裁规则》”),在国内首创临时措施、调解员调解、名册外选定仲裁员、小额争议程序等仲裁新机制,充分接轨国际先进的商事仲裁制度,为中国商事仲裁发展新格局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形成了一定的溢出效应。
在自贸区仲裁院后,上海国仲相继设立了多个立足上海、面向国际的专业平台,更专业、更具针对性地解决全球当事人间的争议。2014年8月,上海国仲与国际航空运输协会、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设立了上海国际航空仲裁院,作为世界首个航空争议解决平台,为解决国际航空纠纷提供了重要途径。经中国法学会协调指导,上海国仲分别在金砖国家法律论坛框架下于2015年10月设立了金砖国家争议解决上海中心,在中非法律合作论坛机制下于2015年11月设立了中非联合仲裁上海中心,作为涉外法律服务业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平台,为世界各地的商事主体提供纠纷解决法律服务。“中非联合仲裁机制”更是被写入了2018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通过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19-2021)》中,为上海仲裁事业未来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通过上海国仲的这些努力,一个倡导良性竞争、合作共赢的国际商事仲裁法律服务的“上海品牌”已经初步成型,上海也初步具备了国际商事中心城市的硬性条件。
服务大局 勇担重任
尽管上海国际仲裁事业发展的“成绩单”有目共睹,但面临新形势、新挑战,之后的路该怎么走?对标中国香港、新加坡、伦敦等国际公认的成熟仲裁中心,上海今后如何进一步缩小差距?上海国仲已有答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秉持仲裁法律服务者的初心,在国际化、专业化、智能化发展之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2018年4月,上海国仲发起设立的“上海国际争议解决中心”通过全部设立审批程序,并取得上海市民政局颁发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法人)》。依托“上海国际争议解决中心”,上海国仲未来将邀请国际知名争议解决机构、商事调解机构入驻,形成国际通行的“本地仲裁机构为主+本地政府支持+境外机构办事处集聚”的仲裁中心城市建设发展模式。
2018年5月,上海国仲完成了仲裁员、调解员换届工作,新一届《仲裁员名册》的仲裁员为965名,其中外籍及港澳台仲裁员为361名,占37.41%,仲裁员来自于全球7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36个,国别数较上届《仲裁员名册》增加了13个,其中新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0个。
2018年12月,上海国仲成为我国首批纳入最高人民法院“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的仲裁和调解机构之一。借助该平台,上海国仲将进一步对标国际最高标准,依托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和上海涉外法律服务行业资源的集聚优势,不断优化完善自身仲裁规则和案件管理模式,做好仲裁案件管理人和仲裁员两支队伍的人才培养工作,升级软硬件设施的现代化、智能化改造,注重仲裁的法律服务属性,在仲裁程序推进的各个环节,不断优化当事人的仲裁体验,提高自身的公信力和竞争力。
在《实施意见》的指导下,上海国仲希冀继续以自身优势服务大局,勇担重任,进一步汇聚全球仲裁资源,惠及全球当事人,促进上海打造成为国际主流仲裁机构集聚、高端国际商事仲裁平台覆盖、国际仲裁法律服务市场活跃的“国际仲裁中心城市”。
提炼上海经验,凝聚中国智慧,方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使命在肩,初心如磐;事业无尽,唯有奋进。可以预见,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上海国仲未来仍将继续围绕服务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及“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上海“五个中心”及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力争做好上海构建国际争议解决中心以及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开路先锋,成为实施各项国家战略和上海中心工作的推动者,逐步建设成为面向全球的国际仲裁中心之一。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和上海仲裁事业的未来,值得期待。
(作者系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