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仲裁研究 > 专家论坛 > 正文

常州仲裁委员会—践行“两化”发展 打造仲裁品牌

更新时间:2018-01-08 17:20:44  常州仲裁委员会 陈朋辉 编辑:lianluobu  点击次数:1636次

本文系常州仲裁委员会代表陈朋辉于2017年12月27日在全国仲裁工作年会上的发言,为方便阅读略有删减与调整。

        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新征程,也为仲裁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17年,在国务院法制办的精心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常州仲裁委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砥砺奋进,努力践行“两化”发展战略,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整合社会资源,健全工作机制,不断推进矛盾纠纷多样多元化解,“两化”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截至2017年11月共受理案件502件,标的额13.39亿元,调解和解率、快速结案率均在70%以上,当事人满意率达90%以上。没有案件被法院撤销或不予执行,保证了零错案率,为我市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2017年践行“两化”发展的主要举措
        (一)多管齐下,强化工作保障
        常州仲裁委于2016年初正式启用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的新办公场所。新场地布局合理,分为立案区、开庭区、办公区、档案区等功能区域,并设有大小仲裁庭6个、调解室2个,配备独立的仲裁员休息室、评议室、资料室等功能用房,2017年进一步更新了庭审监控、同步录音录像、视频会议等设施设备,启用了阅览室,基本完成了沿运河绿化带的施工建设,为仲裁工作规范高效开展提供了硬件保障。引入全新的仲裁办案软件和OA办公系统,并按照案件开展实际需求不断进行更新、维护,实现了仲裁工作的数字化、电子化、智能化,全面提升了仲裁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充分总结案件审理实践,对仲裁规则进行论证、修订,更快更好地适应案件审理的实际需求,对办公队伍、仲裁员队伍进行及时的培训,制定了文书送达、鉴定管理、重新仲裁、审限规定等多项办案指引,充分保障了仲裁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突出重点,推介仲裁制度
        针对常州的经济产业布局,加强仲裁在建设工程、土地出让、股权转让、金融信贷等领域的参与力度,扩大仲裁工作影响。强化仲裁在建设工程领域的渗透,深化与常州建筑行业协会的合作,对接常州轨道交通项目,积极走访本市建筑施工企业,引导项目方将仲裁作为潜在纠纷的主要解决方式,2017年受理建设工程类案件27起,标的额1.51亿。强化仲裁在国有投资平台纠纷解决中的作用,走访常州投资集团、常州创业集团、常高新集团等国有企业,促成多家国有企业将仲裁作为解决纠纷的首选途径,2017年共受理股权投融资类案件11起,标的额997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倍和36倍。加大向金融系统推介仲裁制度的力度,多次走访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银行以及广发银行、光大银行、南京银行、江南农村商业银行等大型商业银行及小额贷款公司,积极引导金融机构通过仲裁方式处理借款合同纠纷,2017年共受理金融机构借贷纠纷案件61件,标的额3.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倍和1.5倍。主动对接国土部门,调研全市土地闲置的基本情况和处置难点,积极提供法律咨询,引导国土部门通过仲裁方式快速高效化解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纠纷,2017年受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纠纷案件11件,标的额4.27亿元。融入常州民营经济,主动走访本地大型民营制造企业、建筑企业,走访汽车行业协会,积极宣传推广仲裁制度,为民营经济的稳步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三)主动出击,扩大社会影响
        利用主流新闻媒体宣传仲裁,在常州日报等媒体发表了《案件受理多样化、纠纷处理多元化》等专题报道,展示常州仲裁委在推进两化建设、化解民商事纠纷的工作成果。全面改版升级常州仲裁委官方网站,优化版块设计,加强更新维护,为当事人提供在线查阅、文书下载、仲裁指引等服务,擦亮仲裁对外服务窗口。加强新媒体宣传,充分利用常州仲裁委微信公众号,及时反映仲裁信息、报道仲裁动态、上传新法新规,为仲裁事业发展搭建全新服务平台,2017年全年推送信息124条。针对常州经济现状,联合相关行业协会开展面向房地产经纪从业人员、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以及建筑工程企业的专题培训,并组织开展面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借贷纠纷培训,召开了股权转让法律问题的主题沙龙,成功举办了金融与公司法专题培训,不遗余力宣传和扩大仲裁的知名度。
        (四)高屋建瓴,搭建专业平台
        着眼高端,增聘行业尖端人才担任仲裁员,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保障专业问题专业高效处理,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形成专家咨询调解与仲裁庭审理并重的全新案件纠纷处理模式。联合常州市台办成立常州涉台商事仲裁中心,并聘请法律专业知识过硬、熟悉涉台法规政策、热心台商台企权益保护的优秀仲裁员担任调解员,积极促成涉台企业纠纷低成本、快捷化、高效率的处理模式。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仲裁与行政调解对接,将民商事仲裁制度引入知识产权纠纷解决体系,联合常州知识产权维权中心成立了江苏省第一家知识产权仲裁中心,搭建起仲裁与知识产权调解纠纷联动调处平台,促成高端问题多元解决的新型服务平台。

二、“两化”试点工作的主要障碍
        一是仲裁的社会知名度较低。从实际效果上看,社会各界对仲裁制度的认知度还比较低,社会公众仍然不清楚仲裁所具备的准司法性质,且普遍存在着将仲裁与劳动仲裁混同的现象,仲裁在民商事纠纷处理方式中占比偏低,受案类型过于集中。
        二是仲裁与诉讼衔接缺乏统一适用标准。由于缺乏上位法的统一指导且各地仲裁发展不一,仲裁在与法院衔接时经常会面临尴尬的各说各理的现象。尤其是在外省法院进行财产保全或强制执行时,各地法院要求不一,不乏手续繁琐、时间久远的现象,当事人在碰壁后会对仲裁产生极大的不满情绪,对于仲裁制度的公信力及权威性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三是仲裁机构体制机制缺乏灵活性。目前,常州仲裁委定位于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实行财政全额拨款。随着仲裁事业的不断发展,体制机制弊端逐渐凸显。从仲裁机构外部来看,与行政机关的关系未厘清,影响仲裁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从仲裁机构内部管理来看,现行模式使仲裁机构对办公费用、人员收入管理缺乏灵活性,不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激励和仲裁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贯彻十九大精神,深入两化工作新探索
        (一)扩大委员会组成范围,实现仲裁的高度专业化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深化机构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我们深入开展两化工作指明了方向。常州仲裁委已经完成了第六届委员会的换届工作,我们以此为契机,增加吸收院校、协会等机构的人员加入仲裁委员会,并显著增加了法律行业人员比重,改变了以往单一由政府机构人员担任委员的格局,使仲裁委员会的组成范围更广,人员构成更具有代表性,进一步提升仲裁委员会的高度专业化,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仲裁机构。
        (二)广泛吸收行业精英,促进案件审理质效多赢
        积极响应十九大的号召,强化仲裁的公益属性,强化社会组织的协商功能。加强与建筑行业、汽车行业、房产行业等行业协会的交流协作,将行业尖端人才引入增聘为仲裁员,适当增加特殊行业精英人才比重,实现特殊行业纠纷由专业人士与法律专家共同审理的模式。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对涉及到专业领域问题由专家咨询委员会提供专业咨询意见供仲裁庭参考。强化纠纷的专业处理,结合行业特点采取符合实际、灵活操作的裁判模式,实现纠纷处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三)加强办案队伍管理,打造廉洁高效仲裁品牌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厉行法治、公正司法,加强对办案队伍的法治理念强化。建立仲裁员办案评价机制,进一步落实仲裁员声明制度,从庭审纪律、结案期限、调解能力、公正廉洁等多方面对仲裁员进行综合素质考察,逐步遴选出一批高质量有素质有能力的仲裁员队伍,细化仲裁员的专业特长领域,更好的树立常州仲裁的品牌形象。加强对程序管理员的管理培训,着重提升程序管理员在程序把控上的决断力和执行力,切实保障案件程序公正合法,严格落实审限责任管理制度,形成以程序管理员为推手的加快案件审理期限的责任体系,不断提高办案效率,让人民群众在仲裁案件中充分感受到公平正义。
        (四)加强区域行业融合,实现多元联动协调发展
        坚持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维,促进区域一体共同进步。以常州大学教学实践基地为依托,充分利用常州大学的师生资源,引导在校大学生参与仲裁,提升仲裁影响力,将仲裁发展与法律教育完美融合。建立健全与法院的沟通交流机制,着眼仲裁与诉讼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的衔接,优化财产保全、强制执行等事项的操作流程。进一步深化与长三角兄弟仲裁机构的沟通交流,借鉴其他仲裁机构的先进管理经验,探索仲裁员互聘、案件移交管辖、区域集中审理等前瞻性制度的创设,推动区域联动协调发展。

        各位领导,各兄弟单位,常州仲裁委在“两化”工作的推进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着很多不足。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的重要精神,学习借鉴兄弟单位好的经验和做法,在国务院法制办的指导和常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更新发展理念,健全工作机制,把“两化”试点工作不断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