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仲裁动态 > 仲裁资讯 > 仲裁要闻 > 正文

克服管理行政化 探索建立仲裁员专业技术能力评价体系

更新时间:2017-04-25 16:33:19   孟富强 仲裁百草园 编辑:lianluobu  点击次数:2460次

1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为自由贸易实验区建设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提出应当鼓励运用仲裁、调解等多元化解机制解决涉及自贸试验区民商事纠纷。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仲裁越来越为社会所认同,成为化解民商事纠纷的重要法定方式。近年来,各地以探索创新引领仲裁事业发展。

以山东做例。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山东仲裁事业取得重大发展的一年,多点开花,全面突破,实现了新的跨越。山东省仲裁发展促进会正式挂牌成立,率先在全国建章立制实现行业自律;开通山东仲裁门户网站,互联网+仲裁实现了新突破;出台加强全省仲裁机构规范化建设意见,并举办全省仲裁机构规范化建设培训班;举办山东企业走出去法律风险与国际仲裁论坛,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筹谋组建山东国际仲裁中心和山东省仲裁调解中心,山东仲裁的服务领域越来越广。

展望2017年,山东仲裁人将以走在前列的勇气,敢为人先的胆略,立足山东、服务东北亚、适应山东对外开放格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着力解决当前制约仲裁发展的突出问题,创新仲裁工作体制机制,拓展仲裁服务领域,加强仲裁队伍建设,提高仲裁公信力,按照机制健全、管理科学、服务规范、富有公信的要求,努力打造规范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山东仲裁服务品牌。

营造良好环境 支持仲裁发展

从世界范围来,仲裁事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像阿联酋、新加坡和香港特区政府等,都把发展仲裁事业作为保障经济发展、促进贸易往来、优化投资环境、提升国家和地区形象的重要内容,提供全力支持的法治和司法环境。

山东仲裁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应从法治、政策和行政等多方面对仲裁发展给予大力扶持,发挥仲裁灵活便利的优势,接轨国际通行规则,适应境内外市场主体对争议解决多元化需求,全力关心支持仲裁发展,建设开放、包容、公信的仲裁发展环境,把山东仲裁的整体实力、整体形象和品牌价值做实做大做强,为山东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作出新的贡献。

深化体制改革 推进机构建设

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政府支持、司法监督、专家断案、居间裁决、自我管理、自主运行性质和特点的仲裁工作制度,理顺仲裁委员会与仲裁庭的关系,充分发挥仲裁委员会作为独立法定机构的组织、管理和监督作用。

积极探索实行仲裁法定机构管理模式,坚持问题导向,克服现阶段仲裁机构普遍存在的管理行政化、管理脱节等制约仲裁发展的实际问题,从适应仲裁事业发展需要出发,寻找仲裁工作新路子,积极稳妥推行仲裁法定机构试点工作,勇于探索,积累经验,条件成熟时在全省推广。

鼓励有条件的仲裁机构,建立和推行符合法人治理结构特点和要求的人事、财务、薪酬、运营等管理制度,在依法设立、职责法定、独立运作、共同治理、公开透明等方面实施改革,实现决策、执行、监督的分离。

加强制度建设 强化行业自律

加强仲裁办案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健全仲裁各环节的工作标准和要求,完善操作规程,规范服务行为,提高仲裁标准水平化。建立健全办案流程管理制度。

推行仲裁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积极推广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仲裁各环节在仲裁信息平台上统一操作、规范运行,对案件办理过程进行跟踪监督,不断提高仲裁质量和工作效率。

充分发挥山东省仲裁发展促进会在全省仲裁行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依法、依章程履行业务指导、规范执行、权益维护、行业惩戒等职责,推动制定行业规划、标准规范,加强执业监管,改善执业环境,提高全省仲裁管理工作水平。

学习借鉴新加坡等地的经验和做法,贯彻实施《山东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筹建山东仲裁调解中心,最大限度发挥仲裁在多元纠纷处理体系中的独特作用,设置调解前置程序,追求调解和解,提供更为高效、公正、独立、廉价的非诉纠纷解决服务,为化解矛盾纠纷贡献力量。

完善培训机制 强化队伍建设

积极构建济南、青岛、北京、重庆、香港、新加坡为基地的山东仲裁培训网络,定期选派优秀仲裁员、调解员、仲裁秘书到境内外知名仲裁机构观摩学习,赴海外培养深造。

积极邀请境外国际仲裁机构精英来山东举办讲座和论坛,加强仲裁理论学术交流,研究探讨多元化解纠纷的法律路径。借助2017年度香港仲裁周开展山东仲裁推介活动,进一步扩大山东仲裁的国际影响。

严格执行《仲裁法》,完善仲裁员聘任办法,出台统一的调解员、仲裁秘书选拔录用办法,探索建立仲裁员专业技术能力评价体系和管理体系,严格把好仲裁员的准入关口。建设首席仲裁员专家库,强化仲裁员准入和退出管理机制,提高仲裁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建立健全仲裁员信息披露制度、回避制度、职业惩戒和责任追究制度,促使仲裁员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突出优秀仲裁员、优秀裁决书、经典案例的评比奖励机制,保证仲裁案件质量和仲裁服务质量,提升仲裁公信力。同时,注重培育具有国际法律知识、能够独立开展涉外仲裁案件的涉外仲裁员队伍。

高举服务品牌 服务对外开放

()外的商事法院、仲裁机构和调解机构,普遍都以服务当事人、追求公信力为核心理念,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高度关注当事人的时间成本,确保为当事人提供周到人性化的服务。与此同时,建立良好的社会监督,进行双向的交流互动和规范化的市场调查,主动征求服务对象的意见,包括专门征求律师事务所的意见,不断提高客户满意率。

对山东仲裁而言,要认识到效率和服务是仲裁的独特优势和鲜明特点,是仲裁区别于诉讼的品牌优势,要将一切服务于当事人的理念,外挂于墙,内化于行,变成一条条具体可行的规章规则,变成每一位山东仲裁人的实际行动,适应仲裁发展的本质要求。

要积极服务对外开放战略,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中韩、中澳达成自由贸易协议的机遇,有效整合全省涉外仲裁资源,创建山东-亚太仲裁双边合作平台,把山东建成区域性国际仲裁中心。适应境内外市场主体对争议解决的多元化需求,制定与国际商业贸易惯例接轨的仲裁规则,选聘国际化、专业化仲裁员队伍,推进我省仲裁工作走向国际化,打响山东国际仲裁的整体品牌,服务于山东企业走出去和外企走进来,为山东企业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提供优质仲裁法律服务。

(文章转自仲裁百草园。作者系山东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主任,原文刊载于《法制日报》28日,原题为“建设开放包容公信的仲裁发展环境”,略有删减。)